關閉

在地生活

中年男嗅覺喪失 鼻竇3D導航微創解疾

▲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李京澤醫師表示,使用鼻竇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能有效定位病灶,提升手術效果與減少術後疼痛與出血等併發症。


    視傳媒記者蔡清欽/台南報導


    48歲曾姓男子有氣喘病史,因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反覆發作,過去已接受手術多達七次。且左側鼻子嗅覺於109年完全喪失。今年7月至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求診,主治醫師李京澤以鼻竇內視鏡檢查發現鼻黏膜息肉增生化膿,電腦斷層顯示雙側鼻息肉復發,血液報告血中嗜伊紅性球指數異常偏高,加上氣喘等共病,診斷為「第二型發炎反應導致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」。


    李京澤醫師說明,經討論後安排鼻竇3D立體定位導航微創手術,術後並給予生物製劑治療,術後回診時,安排嗅覺測試,測得左側鼻腔嗅覺分數為33分,儘管未達正常值43分以上,但曾男表示,治療前本不期待嗅覺能再恢復,如今可聞到味道,已是難得,生活品質也因此而提升不少。
  

    李京澤指出,鼻竇內視鏡及鼻竇電腦斷層為診斷慢性鼻竇炎的主要工具,可檢查鼻腔內空間是否足夠、有無黃鼻涕或鼻息肉、是否有鼻水倒流及阻塞問題;鼻竇電腦斷層則可以判斷多個鼻竇的發炎程度及阻塞情形。若經診斷為慢性鼻竇炎,會先以內科治療如:類固醇鼻噴劑、鼻沖洗等;急性發作時會給予抗生素。當內科治療無效,或有顱底膿瘍、眼周蜂窩性組織炎等急性併發症發生時,則會建議手術治療。


    目前鼻竇炎手術以功能性內視鏡鼻竇微創手術主要透過鼻孔進入,並無額外的傷口,便能將鼻息肉移除,及打開被阻塞的鼻竇開口,由於鼻竇位置緊鄰顱底及眼球,因此若遇到病灶緊鄰這些部位,手術清除則會較為保守,治療效果便有限。


    李京澤表示,鼻竇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可以於術中即時定位病灶,使手術治癒率大增,減少術後疼痛與出血等併發症。3D定位導航的原理是將病人術前電腦斷層影像上傳至導航系統,於系統中建立鼻竇的3D立體模型,透過光學或磁力校正定位後,便能在影像上即時反應出感應器械的所在位置,十分精確且安全。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也已納入健保給付範圍,若符合健保適應症則不需自費,是慢性鼻竇炎病人的福音。
 

    第二型發炎體質類病人若對於內科治療無明顯改善,或是經歷多次手術鼻息肉仍反覆發作,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,這對頑固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病人是一大福音,讓病人擺脫不斷使用類固醇及反覆住院手術的惡夢。


    李京澤醫師表示,根據健保數據統計,在疫情前台灣一年有430萬人因為鼻竇炎就醫,平均每5人就有1人,疫情後因為呼吸道感染減少,鼻竇炎人數因此下降,但去年仍有223萬人。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2019年至2021年統計顯示,慢性鼻竇炎病人有663人次接受內視鏡鼻竇微創手術。而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自2020年8月啟用至2021年也已完成了155人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