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剪影&作品 Album
川哥 攝影專欄
-
西馬(馬來西亞西部)賞鳥記
馬來西亞位於赤道地區,全年無四季之分,只有分雨季與旱季。 熱帶雨林氣候, 也是世界另外一個鳥類天堂。 馬來西亞區域太廣,因此,拍鳥分成"西馬"和"東馬",今年(2023)我先來到了西馬....
-
冰島~傑古沙瀧冰河湖
第一個單元: 膾炙人口聞名遐邇的"傑古沙瀧冰河湖", 位在覆蓋面積台灣兩倍多的冰島最大的"瓦特那冰川"出海口,冰山碎裂,順流而下,漂浮在冰河湖上,形成了美麗震攝人心的景色....冰河湖裡的大冰塊, 是萬年冰川留下來的大冰塊,
-
在池上大坡池捕捉到這隻
"樹鵲屬鴉科,與同科的喜鵲、台灣藍鵲一樣,有著約與身體一般長的的長尾巴,全身主要由灰、褐、黑三種顏色組成,為雜食性鳥類,以昆蟲、蜥蜴、樹果等為食,生性聒噪但警覺性高,常棲息及築巢於樹上,在平地至低海拔地區的樹林常見。樹鵲體長30-35厘米,平均體重約為103.8克;喙強健而微彎,與頭的前部都為黑色;頭頂及上背為暗石板灰色,下背顏色稍淡;翼和尾為黑色;飛羽中帶有白道,飛行時外顯;喉部以下為灰色沾有褐色,腹部為灰白色,尾下覆羽為赭色。"
-
-
春天的吶喊,環頸雉的求偶季節
新春伊始萬象更新,甦醒的大地,誘發了鳥類的求偶本能,這真是個浪漫的世界!
台灣本土有所謂"三大雞",是最有看頭的大型羽族。其中,在平地生存的, 只有環頸雉。
環頸雉雄鳥全長約 80cm,雌鳥全長約 60cm;翼長約 23cm。嘴、腳淡青灰色。
雄鳥:臉紅色,頭頂藍綠色帶褐色,有冠羽;頸部有白色頸環,頸環以上暗綠色而有光澤;背部黃褐色,雜有黑色及褐色斑點;肩羽紅褐色,有白色斑點;翼面淡灰褐色;尾羽極長,灰褐色,有暗褐色橫斑;胸、腹部為暗紅褐色,有暗褐色鱗狀斑,腹中央黑褐色;淡黃褐色,有黑褐色橫斑。
雌鳥:全身大致為淡黃褐色,背面密布暗褐色斑點;尾羽略帶紅褐色,有暗褐色橫斑;腹面斑點較少,胸側、腹側斑點較多。
-
冬天的永安溼地是雁鴨鳥類的天堂
高雄北陲永安鄉有一片冬候鳥類的天堂--永安溼地。尤其是近幾年已經成為"黑面琵鷺"來台度冬最大集中地區之一,今年更發現,其中的突變種"白面琵鷺"比例昇高。此外,反嘴鴴,高蹺鴴, 鸕鶿,赤頸鴨,大蒼鷺等等鳥類,都混居一起, 好一幅鳥類天堂景象。
-
發現一個小鷿鵜家庭育雛餵雛的溫馨畫面
小鷿鷈,大約25到30公分長,重量120到300克,是鷉形目(Podicipedformes)鸊鷉科(podicipedidae)最小的鳥。主要分布於水塘、湖泊、沼澤。除了極地環境及太平洋少數島嶼外,中國大部、亞洲中部和南部、歐洲中部和南部、非洲南部、臺灣、香港、菲律賓、印度尼西亞、澳大利亞都可以發現小鸊鷉的蹤跡。小鸊鷉是中國最常見的水鳥之一,在中國東部大部分開闊水面都能見到小鸊鷉。
眼球黑色,眼睛的虹膜黃色,腳黑色。腿很靠後,所以走路不穩,精通游泳和潛水。前面的三根腳趾有蹼。幼鳥的頭部沿著頸部有非常明顯的白色斑紋。成鳥春末到秋季,直且尖的嘴喙顏色為黑色,前端有象牙白色,嘴基有明顯的米黃色。頸側羽色紅褐色,體側帶點黑紅褐色,背部羽毛黑色,尾部羽毛白色。冬季時,嘴喙呈土黃色,頸側呈淺黃色,背部羽毛黑褐色,尾部羽毛白色。
-
都市郊外溪流都看得到的璀綠閃電..翠鳥
溪流邊,常常聽見清脆的聲音,伴隨著還來不及看清楚面貌,有如藍寶石般閃亮的飛過,在陰天裡顯得更為耀眼,有時候你可能很幸運地剛好看見牠的停棲,一動也不動地盯著水中,漂亮的羽毛跟長長的喙,讓人驚呼牠的美麗。
翠鳥因為愛捕魚吃,加上老愛在樹枝上不動,所以鄉土名字中稱其為「釣魚翁」,牠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「魚狗」,總之,都是和翠鳥捕食魚兒的習性有關。由於翠鳥美麗的外型,所以牠的拉丁學名(Alcedo atthis)意思就是「倩女般美麗的魚狗」。翠鳥的中文名很容易理解,就是指牠們身上的羽色美麗,宛如翡翠。在清代貴族婦女和京劇、崑曲等傳統戲曲的旦角頭上,都會別上美麗且珍貴的裝飾品——點翠頭面,這「點翠」中所有藍色的部份,就是將翠鳥背頸部分的藍色絨毛小心翼翼地剪下來,一片片一縷縷排列著貼上飾品基座而成的,當然美麗的背後,可是多少翠鳥犧牲之下所堆砌而來的啊! -
二仁溪彈塗魚的泥漿摔角大賽
退潮後的泥灘,是彈塗魚期待已久的天堂,常可見到他們以胸鰭支撐著,在灘地上靈活的移動。彈塗魚以有機碎屑和藻類、浮游動物、無脊椎動物為食,潮溝、水窪等都是覓食的場所,想靠近觀察他們,得蹲下來待一陣子培養感情才行,否則彈塗魚會連跳帶游地加速逃離現場,或索性鑽到泥穴裡。他們在體側有許多小黑點,不時會擠擠眼睛,當受驚嚇躲進洞穴裡時,也會迅速轉身,露出一對眼睛出來窺探,模樣非常可愛。彈塗魚有強烈的領域性,受威脅時會豎起背鰭向對方示威。